淞沪会战中,日军轰炸上海有多惨?百姓尸横遍野,大量难民逃租界

1937年七七事变后,日本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,在调集军队对中国腹地大举进发的同时,对中国后方的城市、铁路、公路和工业基地,以及居民街道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。

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要摧毁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线,消耗中国的军事经济潜力,同时给平民造成极大的恐怖心理,挫败他们的抗战斗志,以实现“三个月灭亡全中国”的美梦。

1937年8月13日,侵华日军在上海发动了“八•一三事变”,日军先后调集了20万大军进攻上海,同时出动100余架飞机,反复对上海进行毁灭性轰炸。

8月14日这一天,被新闻媒体称为“黑色的星期六”,很多上海市民被炸弹声惊醒,传闻已久的战争就这样不期而至。

没有人会想到,战火这么快就烧到了中国当时的第一大城市上海。

日军的狂轰滥炸给人们带来的震感十分强烈,根据一位亲身经历过的上海老市民王正文回忆:“那个时候我才10岁,晚上躺在木板床上,突然“轰”一下,就把我整个人从床上掀翻在地下。我也不晓得这是什么声音,跑到弄堂外面去看,听大人讲,那是日本人扔的炸弹。”

日军的飞机轮番俯冲,飞得很低,刚开始能看到飞机上的旗子,后来连飞行员的模样都能看得见,一颗颗炸弹落在南京路外滩。

一时间,南京路一带房屋倒塌,尸骸狼藉,呻吟声不绝于耳,炸死者血肉模糊,肢体残缺,炸伤者痛苦万分。轰炸引起的熊熊烈火,让夜晚的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红色。

日军疯狂的空中轰炸,让人们一时惊慌失措,更是让无辜的民众无处躲藏。

伴随着炸弹爆炸后激起的尘烟,笼罩着上海闸北和南市,《西方通讯社》这样描述当时的上海:“震惊中的上海见证了闸北战事的恐怖一幕,从黎明之前直到夜色笼罩,阵阵令人惊恐万分的交火声持续不断。最后,整个上海的北部城区都被火焰包裹起来,麻木的人群抬头看着烟雾耸立几千米之高,在南风的吹拂下,漂浮在天空。”

然而,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,国民政府的空军在升空抵抗的同时,非但没有击沉敌人的军舰,反而误伤了大批市民,此后招来了日军更为猛烈的报复。

虞洽聊路与爱多亚路的交汇处是当时上海的闹市之一,不少难民聚集在道路的两旁,但同样没有能够逃过日军的魔爪。一颗颗炸弹无情地投射下来,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毁或震坍,停在路边的汽车全部起火燃烧,电缆被炸断垂落地面,那种场面无比惨烈。

这次轰炸,致使1742名无辜平民被炸死,1873人被炸伤,炸毁及烧毁的房屋财产难以计算。

除此之外,日军的军舰“出云号”还炮击了上海闸北和浦东的码头、工厂。

支离破碎的家园,以及失去亲人的痛苦,这道阴影在人们的心中始终无法抹去,日本侵略者残酷地屠杀,在一张张照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。

侵略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心灵创伤是难以抹灭的,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之子陈一心这样回忆道:“当时我虽然年龄小,但是隆隆的轰炸声震撼着大地,我的父亲对我们讲:孩子们啊,你们要记住,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残酷地杀害和摧残我们中国人民的血债。”

当时的上海原本有两个火车站,分别是上海南站和上海北站,但自从“八•一三事变”之后,由于北站处在交战区,交通被完全断绝,只有南站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,同时也是人们逃离交战区的唯一的希望。

于是,上海附近的很多难民争相从南站出逃,可想而知,这里的场面是多么拥挤不堪。

8月28日,日军先后派出了12架飞机对上海南站进行轰炸,由于南站远离交火地区,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的军事设施。面对日军的野蛮屠杀和残忍轰炸,南站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站的天桥、站台、铁轨、水塔和车房被炸毁。

而在站台候车准备离开上海的难民,死亡人数也达到了六七百人之多,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。

更可恨的是,日军投掷的竟然还是燃烧弹,导致车站内外全部燃起了熊熊大火。烟雾弥漫,哭声四起,被大火烧得焦黑的尸体横七竖八躺在月台上,现场景象惨不忍睹。

在日军的野蛮轰炸下,上海市民想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,那就是租界。

由于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没有直接跟日军宣战,他们选择了保持中立的立场,这里也成为了整个上海唯一安全的地方。

于是,成千上万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了租界,成了他们避难的场所。

在日军的空袭开始之前,租界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,他们就已经竖起了铁丝网,但紧张和压抑的战争气氛依然从铁丝网中渗透出来,预示着空袭的来临。

此外,防爆、防震的沙袋也随处可见,它们被设置在租界里面的建筑设施附近,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。

从租界的各种准备状态中,人们嗅到了战争的恐慌和紧张,租界的大铁门全部关闭。数以十万计的难民正等着这个铁门打开,这不仅是人们对生的渴望,对和平的呼唤,更是对侵略战争的厌弃。

对于生活在租界里面的外国人和中国富人来说,苏州河对岸的战事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。侵略战争、灾难、毁灭等词语距离他们稍微有些遥远,但他们不曾想到,这些事情竟然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。

而对于刚刚逃入租界内的难民来说,同样是隔岸观战,他们也无能为力。

然而,即使整日面对日军飞机的轰炸,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逃进租界避难,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出于对家园的不舍。

即使家里的房子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,可它依然是人们心中的牵挂,对于自己的家园有多少人愿意割舍,对于自己早已生根的这片土地,又有多少人愿意遗弃呢!

在日军夜以继日的轰炸中,上海遭受的损失也是一目了然,被炸毁的商店超过十万家,其中还包括了店主的住宅和财产。人们经过虹口、杨树浦、闸北和南市等处,随处可见两旁的街道尽成废墟,往往延长有几里地之远。

在很多地方,破坏的情形简直难以形容,两路管理局附近的无数小店铺和住宅,均遭到了不断地轰炸,几乎全部被摧毁。

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曾经说:“上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,第一个被摧毁的世界大都市。”

但是,仅仅占领了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,并不能满足日本全面侵华的胃口,他们还将魔爪伸向了南京、徐州、武汉等地,将灾难和痛苦带给了更多的无辜百姓。

上海沦陷不久,南京、徐州先后沦陷,中国抗战的中心转移到了武汉,而日军的轰炸机也尾随而至。

1938年1月4日,日军的飞机首次出现在了武汉的上空。之后为了配合徐州会战,日机开始频繁的轰炸武汉。

3月27日,日军派出40架飞机轰炸,把140枚炮弹投向了武昌城,徐家棚、余家头被炸成一片火海,大批民房被烧毁,伤亡了224人,其中大多数都是妇女和儿童。

更为可恨的是,对于伏地躲避的人群,日军飞机丝毫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,于是进行低飞扫射,残忍至极。

在空袭展开之前,武汉就已经开展了相关防空知识的宣传,识别和掌握防空警报信号。当防空警报拉响以后,市民就要准备跑到防空洞去,没有防空洞的就跑到租界里面避难。

因为当时武汉老城区都是砖木结构的房子,禁不起炸弹的轰炸。而相比之下,租界里面的房屋建筑要好一些,所以去租界也是一个应急避险的选择。

在防空洞或其他躲避的地方,大家不能说话,甚至有些小孩哭闹的时候,他的妈妈都会把孩子的嘴巴蒙住。

汉水的宝庆码头人口密集,日军飞机就开始对这里实施轰炸,他们投下大量燃烧弹,将芯这片区域的房子全部烧成灰烬。致使死难者无数。

湖北省曲协副主席何祚欢后来回忆说:“我看到过那个烟火寥寥的状况,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火里头还有人没有逃出来,非常害怕那种场景。”

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工业极度发达的军国主义国家,而著名学者胡适曾用一句话概括当时的中国:“是一个类似中世纪的国家”。
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,日本国内有三千架飞机。而国民政府只有305架,其中一部分是教练机,甚至还有一些是一战时期的飞机,破旧不堪。

当淞沪抗战和南京失守以后,全国就只剩下了12架飞机。

由于空军军事力量相差悬殊,日军飞机几乎掌握了制空权,他们在空袭武汉的时候,中国军队甚至只能拿高射炮去防御。

1938年2月18日中午,武汉城区响起了尖锐的空袭警报声,日军驱逐机26架、掩护轰炸机12架像往日一样,肆无忌惮地向武汉飞来飞去,但空中却突然出现了中国空军的飞机。

那么,中国空军的飞机是从哪儿来的呢?

在抗日战争初期,苏联成为了唯一公开援助中国的国际力量。但是,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可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,苏联之所以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,也是有着自己的政治目的。

苏联希望中国能够拖住日军,避免自己陷入东西两线作战,以便腾出手专心对付西线战场的德国。

所以,无论是在军事武器方面,还是技术人才方面,苏联对中国都提供了支持,武汉上空出现的中国空军飞机,正是苏联援助的。


阅读3316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下您的评论吧